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的部分理解。
一.名词解释:
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2、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3、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4、一次电路:一次电路是直接与交流电网电源连接的电路。
5、二次电路:二次电路是不与一次电路直接连接,而是由位于设备内的变压器、变换器或等效的隔离装置或由电池供电的一种电路。
二.从GB4943-2001中 2.10条款定义理解:
在GB4943;2.10条款中指出电气间隙的尺寸应使得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和设备内部产生的峰值电压不能使其击穿。爬电距离的的尺寸应使得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不会产生闪络或击穿(起痕)。由此可以看出,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防范对象和考核目的不同。电气间隙防范的是瞬态过电压或峰值电压;而爬电距离是考核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的耐受能力。
从对一次电路二次电路的名词定义可以看出,二次电路可能是安全可触及的,也可能是危险带电的;一个设备内可能同时存在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例如预定与电网电源直接相连使用的电源适配器;一个设备也可能本身就是二次电路,例如采用一台发电机或电池供电的设备。在理解和区分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的基础上,也就理解标准中为什么二次电路中也有对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等的电气间隙的要求。
具体测量步骤步骤如下:
一、电气间隙的测量步骤: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
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
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
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二、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Ⅱ组材料,IⅢ a组材料,IIIb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假定材料为Ⅲ
b组>确定污染等级;
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要求值:
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假定材料为Ⅲ b组>确定污染等级;
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要求值:
电气间隙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GB4943;2H 和2J和2K,
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检索所需的电气间隙即可决定距离;作为电气间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录G替换,60065-2001使用附录Ⅰ替换。
爬电距离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查表(GB4943为表
2L,65-2001中为表lI)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
*GB 4943中只有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以减小,但必须满足标准5.3.4规定的高压或短路试验。
爬电距离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查表(GB4943为表
2L,65-2001中为表lI)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
*GB 4943中只有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可以减小,但必须满足标准5.3.4规定的高压或短路试验。

信禾SH1300爬电距离量规(直式)